袁自煌,2018.11~2021.03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马芳庭,1959.3~1971.4、1979.7~1982.6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60.12~1968.3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
周静,1973.7~1979.7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82.6-1983.12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代理)。
姜法善,1985.1~1993.10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卢济金,1993.10~1994.2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94.2~1996.8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冯文林,1996.8~2002.12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王芳,2002.12~2018.11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李苏,1958.8~1960.12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
马芳庭,1959.3~1971.4、1979.7~1982.6任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1960.12~1968.3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
陈鉴远,1982.6~1985.1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
庞瑶琳,1985.1~1993.10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
樊丽秋,1993.10~1994.2任北京化工学院院长;1994.2~1997.8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王子镐,1997.8~2012.6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刘贵芹,男,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赞皇人。
1980年至198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94年至199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历任历史系团总支书记、团委宣传部长、团委副书记、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1997年8月至1998年9月任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副处级干部;1998年9月至2016年12月历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工作处副处长、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处长、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等职(其间: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挂职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2021年3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合著),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曾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委员等职。
全面主持校党委工作。
宋来新,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
199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历任北京化工大学校分部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财务处处长、校长助理。
负责学校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安全稳定、机关党委、学生、后勤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校团委、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保卫部(保卫处)、机关党委、后勤保障部、后勤服务集团。联系化学学院、数理学院。
甘志华,男,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7和1990年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得高分子化工专业学士学位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高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副研究员。199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1998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工作,研究员。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研究员。2012年12月至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历任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人才引进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常务副处长、党委组织部部长。
主要从事生物相容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负责承担过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等。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秘书长、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秘书、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组装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高分子学报》编委、《应用化学》编委。
负责学校党委组织、人才工作、研究生培养,分管组织、研究生教育、工会、离退休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人才引进办公室、工会(教代会、工代会)、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协管党委教师工作部。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曲雁,女,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6年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2001年、2011年于北京科技大学分别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毕业后留校在北京科技大学团委工作,1995年从团委调入纪委监察室,先后任团委宣传部部长、纪委秘书、监察室副主任、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兼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
近年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发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文章10余篇,同时,参与、主持北京市理论课题研究。
负责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联系经济管理学院。
谭天伟,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在脂肪酶及酶催化合成化学品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的生产和酶工业催化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开发了发酵废菌丝体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新工艺。先后获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等。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全面主持校行政工作。分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招生办公室。
张立群,男,汉族,1969年12月生,内蒙古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0和1995年在北京化工大学分别获得橡塑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其间:1999年至2001年,分别在美国阿克伦大学聚合物科学系和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系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历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2020年5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橡胶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与聚合物加工工程方面的研究。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万人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的SCI收录文章300余篇,入选Elsevier 2014-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100余次被邀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大会共同主席和分会主席。主编国内著作2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美国化学会橡胶分会Sparks-Thomas科技奖(每届全球1名)、日本化学工学会SCEJ亚洲研究奖(每届亚洲2名)、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Morand Lambla Award(每届全球1名)、国际橡胶会议组织奖章IRCO Medal(每届全球1名)。
现任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橡塑产品绿色制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Science Bulletin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高分子通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橡胶工业等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
负责学校规划、学科建设、科技工作。分管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高新技术研究院、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联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雷涯邻,女,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江汉石油学院英语师资班本科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9月至1998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管系与石油工程系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8年7月至202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其间:2002年2月至7月,美国Texas A&M大学访问学者,兼职教师。2000年12月至2008年10月,历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院长、副书记(主持工作)、院长。2005年6月至202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其间: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挂任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2020年5月至今,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资源和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专项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国土部等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独立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SCI/SSCI检索论文80余篇;独立及合作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10余部。2011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讲《人力资源管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工商管理英语》,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先后获中国黄金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矿业权分会副理事长,国际SSCI期刊<Resources Policy>共同主编,中文《资源与产业》主编。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名。
负责学校产业、招投标、教师培训工作,协助负责学校财务工作。分管北京北化大投资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管委会、采购与招标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协管财务处。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新钢,男,汉族,1961年3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
主要工作经历: 1997年4月至2000年8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助理兼北区办主任。2002年12月至2017年5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2017年5月,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
负责学校统战、扶贫、本科教学、继续教育、国内合作交流、校友会、基金会、图书馆工作。分管党委统战部、教务处、扶贫办、国内合作交流处、图书馆、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基金会;联系文法学院。
王峰,男,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部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日本国立信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历任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2年6月任现职。
主要从事电催化材料、纳米炭材料以及应用电化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任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no Energy、ACS Catalysi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共1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件、欧洲和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各1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负责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安全、国际交流与港澳台事务、国际教育、西校区工作。分管国有资产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西校区管理办公室。联系化学工程学院。
任钟旗,男,1976年2月生,山西闻喜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9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200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其中,2001年5月到2002年9月,在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化学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7月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作。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从事多元复杂体系的新型分离过程及分离新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及北京市科委等科研项目的资助,在AIChE J., Chem. Eng. Sci. I&EC R., Chem. Eng. J., J. Membr. Sci., JMC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引15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件,授权8件,参编教材1部(副主编)。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负责学校党政办公室、基建、新校区建设、信息化、昌平校区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保密办)、校长办公室、基建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北校区管理办公室。联系机电工程学院。